近年來,從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到金融科技快速崛起,阿根廷的數字圖景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個充滿生機的南美國家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刻。作為拉丁美洲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和日益增長的互聯網普及率,這些都為其數字市場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阿根廷的互聯網普及率在拉美地區居于前列。根據阿根廷互聯網協會 (CABASE)的數據,截至2024年初,阿根廷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4058萬,互聯網普及率為88.4%。移動互聯網是許多阿根廷人日常上網的主要方式,4G網絡覆蓋了全國超97%的人口。然而,5G網絡的部署進展相對緩慢,目前僅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其他主要城市實現部分覆蓋。
除了移動網絡發展迅速之外,阿根廷政府也將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列為國家重點計劃,積極推動光纖固定寬帶網絡的建設,特別是加大了在偏遠地區的投資力度。2020年9月,阿根廷推出國家聯通計劃(Conecter),該計劃主要關注偏遠地區,旨在提高全國光纖網絡覆蓋率和網絡帶寬。國家聯通計劃的核心項目之一是擴建聯邦光纖主干網(REFEFO),該項目總投資132億美元,目前已投入運行3.2萬公里光纖,惠及約1800萬人。
在電子商務與數字支付方面,阿根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據支付與商務市場情報(PCMI)統計,2024年阿根廷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30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5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此外,阿根廷的線上零售業務發展也相當迅速,線上零售額占比為18%,遠高于拉丁美洲國家10%的平均水平。
阿根廷的本土公司美客多(Mercado Libre)是拉美最大的網上電子商務平臺,也是該地區市值最高的公司,業務遍及18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11月,其阿根廷站訪問量達到9000萬次,全年營收38.2億美元。美客多旗下的阿根廷版“支付寶”美客多支付(Mercado Pago)在阿根廷數字金融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擁有3500萬用戶。美客多支付的快速增長得益于阿根廷長期以來對“銀行服務不足”群體的忽視,數字金融平臺的出現顯著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在美客多支付等數字平臺的推動下,阿根廷的無銀行賬戶人口急劇下降,從2010年的45%降至2025年的7%,使得美客多支付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阿根廷發展普惠金融的引擎,且正重塑該國的金融格局——2017年只有50%的成年人通過這款軟件獲得金融服務,到2024年這一比例已高達99%。此外,阿根廷現任總統哈維爾·米萊有意放松對金融的監管,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隨后,阿根廷中央銀行率先制定有關金融科技的法規,尤其是在數字支付、電子貨幣和虛擬錢包等領域,這使得美客多支付有望在未來成為拉美的金融“螞蟻支付”。
在數字科技公司與數字人才方面,阿根廷亦在拉美處于領先地位。其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南美的“硅谷”,長期以來一直都是阿根廷的金融和工業中心。目前,阿根廷擁有超過1200家活躍的初創企業,預計2024年為本國貢獻85億美元的GDP。這其中還包括12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科技公司,如美客多、Despegar、Globant、OLX等,同時還有許多其他科技公司即將達到這一水平。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過去30年的數據顯示,阿根廷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體系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15年以來,阿根廷每年培養超過2萬名STEM畢業生。隨著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加速重組,以及遠程辦公和全球化勞動的日益普及,這些高素質人才正成為美西方國家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的重要用工來源。
盡管阿根廷的數字市場充滿活力,但其發展也面臨著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主要源于其國內經濟問題、政策監管缺失以及數字鴻溝與人才短缺。
一是國內經濟形勢緊張,長期面臨高通脹、外債壓力等結構性問題。近五年來,阿根廷的年通貨膨脹率超過100%,2024年更是突破200%。高通脹導致數字加密貨幣成為一種普通的財富保值手段,其中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在阿根廷被廣泛應用,這使得政府難以通過正常的財政手段維護國家經濟紀律。此外,盡管米萊總統通過平衡預算、削減公共支出、停止將貨幣擴張作為融資工具以及放松經濟管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礎設施瓶頸、復雜的稅收制度和緩慢的司法程序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削弱了競爭力。加之沉重的外債壓力,阿根廷的經濟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根本性好轉的希望。
二是阿根廷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政策和監管框架存在顯著的空白和滯后,尤其體現在數據隱私、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方面。在數據隱私方面,阿根廷現行的《個人數據保護法》已相對落后,上次更新可追溯到2018年,難以適應當前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盡管阿根廷數據保護局(AAIP)于2022年8月提出修訂法律以與歐洲標準對齊,但該議案在國會進展緩慢,至今尚未通過。在人工智能方面,2023年9月,阿根廷數據保護局發布第161/2023號決議,制定“人工智能使用透明度和數據保護計劃”,對個人數據保護和倫理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實踐層面,相關立法動作稍顯遲緩。在網絡安全方面,阿根廷于2023年簽署《布達佩斯網絡犯罪公約》第二附加議定書,中央銀行隨后也發布《信息技術和安全風險管理最低要求》規定。但除此之外,阿根廷的網絡安全監管標準與技術與世界主流水平仍存在差距,這不僅影響了國際的有效合作,也妨礙了在網絡空間行使一致的國家管轄權。
三是阿根廷面臨數字鴻溝和人才短缺的雙重挑戰。阿根廷城市人口集中,約9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內,因此數字基礎設施也相應集中在城市與城鎮。但在農村地區,數字鴻溝現象顯著,阿根廷互聯網中心(CABASE)的數據顯示,超過40%的農村社區完全沒有互聯網接入。即便部分農村地區有移動網絡覆蓋,其網速和穩定性也處于波動中。
數字鴻溝對數字人才培養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事實上,阿根廷的科技人才短缺并非簡單的數量問題,而是質量性的結構問題,即市場所需的技能與現有勞動力技能之間存在錯配。對科技企業而言,人才短缺會阻礙生產力與創新的進步,導致企業難以擴大規模并有效應用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從長期來看,這嚴重制約國家在全球科技競賽中的競爭力。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阿根廷廣闊的數字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值得深入拓展。
首先,阿根廷的人口結構較為年輕。年輕人對數字技術和網絡服務等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較高,是數字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企業可針對年輕用戶推出低帶寬優化的社交媒體、電商或數字娛樂應用,主動適應當地數字鴻溝差距較大的情況。同時,爭取剩余12.8%的離線人口(約584萬人)進入數字經濟,提升用戶覆蓋面積,是中國數字企業思考如何成功復制中國經驗在阿根廷本土的關鍵。此外,提供西班牙語界面并融入本土文化內容,將有助于增強用戶粘性,這些也是值得關注的方面。
其次,電子商務持續發展。隨著數字錢包的普及,阿根廷人的網購門檻降低和金融包容性增強,提高了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進一步推動了電商市場的規模擴張和用戶增長。跨境電商在阿根廷也展現出巨大潛力。匯率調整和資本管制的解除,以及進口關稅豁免等政策,極大地刺激了阿根廷的跨境電商活動,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和風險,吸引更多國際賣家和消費者參與,使其成為區域內重要的貿易節點。
中國品牌以高性價比和場景適配性,在阿根廷已建立一定認知基礎,無需從零推廣,易于從“為什么用”切入市場傳播。出海中企應積極與本地電商巨頭展開合作,引入中國的先進管理模式和技術,拓寬銷售渠道與市場份額。同時,優化用戶體驗、開發本地化電商平臺、提供便捷支付和快速配送服務等也應當被納入到企業的本土化戰略之中。
最后,政府支持日益增強。阿根廷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數字轉型和包容性發展,并通過多項倡議和國際合作來支持數字經濟。世界銀行批準了2億美元貸款,用于支持阿根廷的數字轉型和縮小數字鴻溝。新政府的重視市場調節和放松管制政策,特別是針對科技投資的稅收優惠,旨在降低數字企業的運營成本和投資風險,吸引更多國內外科技公司進入或擴大在阿根廷的業務,從而促進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創新。鑒此,在數字經濟領域,中企可與阿根廷本地數字技術公司合作,優化支付工具,增強金融包容性,推動數字監管政策完善。通過這些合作,中國企業能夠構建合規、本地化、具差異化競爭力的支付方案,借助成熟生態實現廣泛用戶觸達與市場推廣。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