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訪歐中企業聯合會主席施耐德2024年11月26日報道[1],期待鏈博會更好鏈接中國與世界。內容如下: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將于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本屆鏈博會的主題為“鏈接世界,共創未來”,歐中企業聯合會將作為參展單位,在本屆鏈博會上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提供支持與幫助,同時也為歐洲企業在中國落地、選址、尋找合作伙伴提供相關的配套咨詢服務。在鏈博會開幕前,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歐中企業聯合會主席施耐德。
記者:您對于即將召開的第二屆鏈博會有什么期待?
施耐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作為鏈博會的主辦單位,對于供應鏈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辦會理念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供應鏈并非簡單理解的貨物物流,而是經濟活動的整個鏈條。在每一個步驟環節中,在每一項中間產品上,都會有價值的提升。鏈博會的最大意義在于幫助參會者找到自身在整個經濟活動鏈條上的位置,更好地貢獻于整體經濟活動,并實現自身的營利。
記者:當前中國和瑞士正在就自貿協定升級開展談判,您認為鏈博會的舉辦對于在中瑞兩國之間構建更有韌性的供應鏈,進而促進兩國貿易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施耐德:供應鏈既包括貨物供應鏈,也包括服務供應鏈。當前正在磋商談判的瑞中升級版自貿協定,主要針對的還是貨物。而本屆鏈博會設置了先進制造、清潔能源、智能汽車、數字科技、健康生活、綠色農業六大鏈條,覆蓋內容既包括貨物也包括服務,而二者的融合能夠帶來供應鏈的現代化并提高其韌性。通過打造貨物和服務高度融合的現代化供應鏈,瑞中之間的貿易合作將具有更加穩固的基礎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中國與瑞士之間的經貿關系堪稱中國與歐洲國家間的成功典范,支撐這一典范的是眾多亮點項目。在本屆鏈博會期間,瑞士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新亮點,這些亮點將為中瑞經貿關系注入怎樣的新動能?
施耐德:當前,全球化正在面臨邊際收益下降,在這一情況下,新動能將為全球化參與者帶來新希望和利益。全球化新動能的產生有賴于各國優勢的充分發揮,瑞士在現代化服務業上具有優勢,尤其是對于貴金屬、農產品、藥品、化工品等特定商品的物流服務在世界居于領先地位。這類商品的物流具有高度專業性,不僅是將物品從A點運輸到B點,還包括管理運輸條件、運輸中交易等復雜內容,瑞士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在這些領域具有突出優勢,能夠通過鏈博會平臺向外展示并與伙伴企業對接,將為經濟全球化帶來新動能。
記者:當前,保護主義和收縮政策日益抬頭,自由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面臨挑戰增多。在這一背景下,歐中企業聯合會將對歐中經濟合作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施耐德:需要指出的是,瑞士與中國雙邊經貿合作本身始于瑞士企業投資中國,這對于歐中企業合作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在當前形勢下,對外國市場的投資要更加具有智慧和策略,要明確自身在經濟活動價值鏈中具體投資哪一個環節、哪一個層級,以及自身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體扮演怎樣的角色。確定這樣的對華投資戰略,需要深入調研以及與同一供應鏈上的其他經濟活動主體密切協調。對此,我相信鏈博會將扮演好重要的平臺作用,幫助歐中兩國企業制定更好的互相投資戰略,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