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5月18日報道: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影響資本市場活動,去年東盟可持續金融市場融資額首次下跌。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利率上漲周期進入尾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趨勢不變,未來東盟可持續金融市場展望依舊樂觀。
匯豐銀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東盟可持續金融市場狀況(ASEAN Sustainable Finance State of the Market)報告顯示,去年東盟可持續金融市場的發行額下跌32%至360億美元(約480億新元),但仍比2020年的水平高出將近一倍。
去年新加坡可持續金融市場總發行額下跌45%,但220億美元的發行額仍為區域最高水平,占東盟發行額的60%。
去年的發行機構總數從2021年的103個減少至64個,接近2020年的61個。去年的總發行額是2020年的近兩倍,意味著發行項目的平均規模更大,包括來自政府機構的項目。部分原因是越來越多國家政府開展較大規模的可持續融資項目。政府通常對利率高漲的情況不那么敏感。相反,企業的發行額則下跌,特別是綠色債務。
匯豐東盟可持續金融與投資主管陳瑞明星期三(5月17日)在媒體圓桌會議上說,利率走向已穩定下來,上一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政策會議沒有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5月,美聯儲僅小幅加息0.25%,并暗示這可能是這一輪加息中的最后一次。目前市場正計劃籌資,借助收益率曲線倒掛(即短期利率超過長期利率)開始進行發行活動。
陳瑞明指出,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長期趨勢。隨著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每個人都在思考如何在這個領域發展。投資者對可持續金融的需求將繼續增加,可持續金融市場的未來展望仍然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