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5月11日報道:
問:什么是自由貿易協定?
答:自由貿易協定是兩個或更多國家之間的協議,使貿易和投資更容易進行。這些協定規定伙伴國家之間出口商和投資者的利益,如關稅優惠(tariff concession)、知識產權和投資保護等。對于企業,這將降低服務供應商的進入壁壘,提高產品出口商的價格競爭力。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副局長李伯勝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產品和服務的批發貿易將繼續是新加坡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但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在迅速出現。新加坡與貿易伙伴擴大合作,簽訂了《數字經濟協定》(Digital Economy Agreement)和《綠色經濟協定》(Green Economy Agreement),促進跨境合作及創造新經濟價值。
目前新加坡已簽署二十七項自由貿易協定、三項數字經濟協定,以及世界首個綠色經濟協定。
問:自由貿易協定對新加坡企業有什么好處?
答:李伯勝指出,自由貿易協定最重要但被低估的好處是,它們可為更有利和可預測的貿易創造條件,這對需要穩定貿易環境的服務貿易特別重要。自由貿易協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無論商業或政治環境如何變化,承諾加入協定的國家遵守統一的規則,鎖定有利的貿易條件,
企業可以節省關稅。傳統上,從新加坡出口的產品會面臨另一個國家的進口關稅,這些成本將轉嫁給客戶。有了自由貿易協定,企業在出口至協定的伙伴國家時可享有關稅減免,降低整體成本,讓它們提供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在市場上與其他當地和外國進口產品進行競爭。
自由貿易協定還提供全球和區域連接的優勢。除與個別伙伴國家簽署協定,新加坡也簽署多邊協定,讓新加坡企業與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建立聯系。
問:新加坡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自由貿易協定能如何助它們有效地拓展到海外市場?
答:中小企業在擴展到海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駕馭不熟悉的環境。除確保產品與市場的契合,企業必須耗費大量資源了解陌生的商業和監管環境。
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簡化程序,讓中小企業更容易辨識出能享有優惠貿易承諾的市場。營運方面,海關法令的透明度較高,企業產品可更快速通關。
李伯勝說,自由貿易協定不是保證成功擴展到海外市場的靈丹妙藥(silver bullet)。中小企業要先制定明確的國際化目標和策略,確定要進入的市場及最合適的市場進入方式等。
問:企業在利用自由貿易協定面臨哪些挑戰?是否有任何資源或網站加深它們對這些協定的了解?
答:李伯勝指出,每一項協定經過深入談判,有利于促進具體的經濟利益,但它們不是“一刀切”(one size fits all)。企業須熟悉各種自由貿易協定的具體規定,明確哪些協定的優惠政策可以享受。
李伯勝鼓勵企業提升對自由貿易協定及其帶來潛在機遇的認識和理解。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四種資源:
1、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與企發局共同組織外展活動,幫助企業了解自由貿易協定和獲得咨詢服務
2、企業可登錄企發局網站了解各種自由貿易協定
3、企發局為企業推出線上自助工具“Tariff Finder”,供企業查詢關稅相關信息以及了解貿易相關條例和手續。
4、準備將業務拓展到海外的企業可以通過企發局的市場進入協助計劃(Market Readiness Assistance),可獲得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合規(trade compliance)方面的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