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2月1日報道:全球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致使市場對經濟增長擔憂加劇。新加坡銀行貸款在10月份連續第二個月下滑,環比跌幅為1.51%,超過了9月份0.48%的跌幅。貸款總額826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三(11月30日)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10月份的商業貸款也連續第二個月下跌,環比跌幅為2.01%。9月的商業貸款是5219億元,10月是5114億元。
消費貸款同樣呈現跌勢,從9月的3169億元下滑到10月的3147億元,跌幅為0.69%。但房屋與過渡貸款逆勢增長0.24%,達2218億元,汽車貸款則連續第13個月下滑,環比下挫1%。
制造業貸款跌幅最顯著
商業貸款中,制造業貸款10月份的下滑幅度最顯著,環比下挫4.5%。運輸、倉儲與通訊貸款下跌1.9%。建筑業的貸款下跌幅度為1.4%。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指出,在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脹之際,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也在上升,當前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更具挑戰性,因此,企業信心和投資意愿有所減弱也就不足為奇了。
“預計接下來制造業將繼續保持低迷,而消費貸款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住房和汽車需求,這兩個領域仍有韌性,因此消費貸款情況或能保持穩定,除非國內經濟增長的放緩程度加劇。”
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對本報表示,連續的環比下滑顯示,在經濟放緩、衰退,以及借貸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下,不論是企業還是家庭都對中期的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開始更小心貸款,同時,銀行在貸款審批上也更謹慎。
“在短期內,商業活動受益于經濟重啟帶來的好處,我們也確實看到部分行業表現得不錯,比如說勞動力市場中的招聘增多了。但貸款并不是服務于當下的經濟活動,大家申請貸款是為了投資中長期的業務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