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1月26日報道:新中(深圳)智慧城市項目合作聯合執行委員會星期五(11月25日)召開第三次會議。新加坡與深圳簽署了八份諒解備忘錄,同時也推出14個全新合作項目,數量比去年多一倍。雙方同意在數字轉型和政策創新領域持續合作,為兩地企業和人民創造新發展機遇。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常秘兼總理公署常任秘書梁穎強和深圳市長覃偉中,是智慧城市項目的聯合主席。兩人通過視頻方式參加會議,見證了八份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儀式。
梁穎強在會議致開場白時指出,智慧城市項目自2019年啟動以來,新加坡和深圳建立了更緊密的數字和商務聯系。他說,兩地將積極推廣有利于企業的商業環境,讓它們在創新的同時也可以安全地進行跨境交易。
覃偉中在致詞中形容新加坡是深圳“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他說,雙方一直以來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在投資、貿易、科技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他說,智慧城市項目的新契機將推動跨境電子貿易、電子支付、數字服務等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雙方在會議上簽署的八份諒解備忘錄,包括在數字貿易、創新創業、跨境遠程調解仲裁領域的合作。
其中,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與深圳市商務局宣布,把現有“貿易互信”(TradeTrust)平臺的電子提貨單試點項目擴大到銀行、運輸企業和其他合作伙伴。這項計劃將為更多企業提供更快捷和更安全的電子交易,為供應鏈全面數字化鋪平道路。
SMRT旗下的騰越流動(Strides Mobility)將與中國深圳地上鐵公司合作,通過兩地電動車數據,共同開發一個人工智能模型,以加深對電池健康狀況的了解。
騰越流動總裁陳健雄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新加坡電動車市場剛起步,而深圳合作伙伴已有八年經驗,旗下電動車多達七萬輛。他解釋,更大的數據量意味公司可縮短對電動車電池的學習曲線,更好地建立適用于新加坡的智能模型。
他說,很多新加坡業者和車主對電動車的電池性能有所顧慮,而加強這方面的了解將有助加快電動車在新加坡市場的采用率。
除了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在會議上也推出14個新合作項目,合作領域包括科技研發、跨境電商和貿易數據、促進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
迄今為止,智慧城市項目已推動了29個合作項目,雙方共簽署了21份諒解備忘錄。通訊及新聞部說,雙方合作的強勁勢頭突顯了新加坡和深圳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地位,也反映智慧城市項目旗下的創新計劃可擴展到東南亞和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更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