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1月8日報道:中國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正快速發展,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鼓勵新加坡企業重點關注這兩個領域,與中國合作伙伴聯手探索更多機遇。
顏金勇星期一(11月7日)出席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在上海和新加坡兩地連線舉辦的新中經貿與投資論壇。他在新加坡分會場發言時指出,全球經濟正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復蘇,但極端天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高通脹率等挑戰也隨之而來。
不過,新加坡地處持續增長的亞洲,擁有便利企業運營的良好連通性和高效環境,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優勢。顏金勇引用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句“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鼓勵新加坡企業保持開放心態、做好轉型準備、探索新的前行之路。
新中都致力于減少碳足跡 實現更可持續經濟發展
顏金勇從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兩個方面,闡述新加坡企業如何從中國發展中獲益。他指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21年估值為7.1萬億美元(約10萬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近四成。新加坡城市規模緊湊,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更容易實現數字化。如果本地企業、員工和消費者都為數字化做好準備,就更有利于參與中國的數字轉型。
另一方面,新加坡和中國都致力于減少碳足跡,實現更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顏金勇說,可持續發展之路極具挑戰性,一路上會遇到許多挫折,但也有眾多機遇。新加坡在不久前的國際能源周上宣布推動全國氫氣策略,也期待探索如何參與其他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之旅。
中國企業和政府機構 對新加坡投資展現濃厚興趣
在隨后的現場提問環節,中國企業和政府機構對新加坡投資展現濃厚興趣。湖南省商務廳副廳長郭寧向顏金勇反映,當地政府計劃下月派代表團赴新加坡考察,也希望吸引新加坡企業到湖南投資。不過,多數新加坡公司對這個地處內陸的省份缺乏了解,令招商引資面對阻礙。
顏金勇坦言,如何鼓勵新加坡企業走出北京、上海等中國市場“舒適區”,到更少為人知的地區探索機遇,是政府面對的挑戰之一。“事實上,和擁擠的發達城市相比,新興市場往往蘊藏更廣闊的商機。”
他呼吁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工商總會等機構帶領業者開拓更多新市場,并建議論壇主辦方考慮明年在上海以外的地區舉辦論壇,以便增進新加坡企業對當地的了解。
這場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舉辦的論壇,共吸引650余名新中兩國政商界代表參加,其中近400人通過線上參會。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蔡簦合也到場致詞。
新加坡企業在論壇上簽署六份諒解備忘錄,與中國業者在物流、教育、數字和美妝等領域展開合作。
工商總會今年率領50家新加坡企業參加進博會,其中約半數企業是首次參展。工商總會主席林明彥指出,總會也設立數字展臺,為無法到場的企業提供在線產品展示和與中國買家互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