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0月13日報道:新加坡海事研究機構為兩個海事卓越中心共注入2200萬資金,推進海事相關課題包括去碳化和數字化等的發展。
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和新加坡海事研究機構(Singapore Maritime Institute,簡稱SMI)星期二(10月11日)發出的文告,SMI將在下來五年為南洋理工大學的海事業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注資1200萬元,支持中心加深海事去碳化研發項目。
2017年成立的海事業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將研究范圍著重在能源管理、氣體排放管理和可持續海事營運三方面。中心會利用新獲取的資金實踐過去五年研發的一些新概念,包括測試甲醇作為海事燃油的可行性及擴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規模和進行海上試驗等。
中心也將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聚焦替代能源管理和海事運作去碳化,以配合新加坡轉向低碳替代能源的能源策略。相關研究有助開發能源價值鏈,支持運輸船和國際運輸的運營。
除了上述1200萬元,SMI還將在下來五年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新一代港口模型和模擬卓越中心注資1000萬元,實踐所研發的“數字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供本地港口和海事業使用。
另外,SMI也撥出478萬元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院,引領海事人工智能研究計劃。
今年4月,SMI和海事局發出海事人工智能征集計劃書,為海事業開發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應用。SMI星期二宣布撥出410萬元,資助國大和新加坡理工大學的三個研究團隊,研究相關方案。
為加強海事業對抗網絡襲擊的能力,SMI頒發477萬元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網絡安全研究中心iTrust,研發一個船上運作科技系統的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