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5月17日報道:雖然亞太房地產投資市場在今年首季放緩,不過新加坡甲級辦公樓交易活躍,推動大宗房地產總交易額首季同比增長21%至23億美元(約32億新元),創2011年來最高首季紀錄。
MSCI旗下房地產分析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簡稱RCA)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亞太區大宗房地產市場的增速放緩,今年首季總交易額下滑11%至395億美元,而在這之前五個季度都超過400億美元。
新加坡的交易額在亞太排名第五,前四名依序為中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日本。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下跌14%至98億美元,日本則銳減55%至55億美元。韓國和澳洲則各增19%和22%,達96億美元和68億美元。
RCA亞洲房地產研究主管趙捷明指出,在通脹擔憂和債券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規模較小的境內投資者已縮減在區域投資。“雖然全球機構投資者繼續向區域投資,但他們對于所投資的市場和領域更加精挑細選。”
RCA的大宗房地產交易數據涵蓋可帶來經常收入的收益型房地產,包括辦公樓、工業、零售、酒店、長租公寓和療養院,但不包括發展地段。
大宗房地產交易受外資推動
報告指出,新加坡大宗房地產交易獲得外國買家的支撐,包括日本、德國、中國香港、英國和美國。
RCA亞太房地產研究主管摩根(David Green-Morgan)表示,海外資本推動本地辦公樓、零售和工業領域交易,尤其是辦公樓。“新加坡甲級辦公樓交易額有史以來首次單季度引領亞太區域,超越東京、悉尼和首爾等城市。”
入住率和租金增長,以及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重新涌入,使新加坡甲級辦公樓首季交易額達14億6200美元,顯著高于零售(3億2600萬美元)、酒店(2億5200萬美元)和工業(2億3700萬美元)領域資產。
本地今年首季最顯著的交易是星獅物流商產信托(FLCT)以5億9800萬美元,脫售位于中央商業區的辦公樓Cross Street Exchange給香港私募股權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cific Alliance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