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5月17日報道:借助服務業數字化的趨勢推動現代化服務出口增長,是東盟國家推動經濟復蘇的長遠之計。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簡稱AMRO)的經濟師瑪特·伊諾哈萊斯(Marthe M. Hinojales)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還表示,東盟發揮新增長動力的關鍵,在于建立更強的區內聯系。
這個主題為“東盟與中日韓經濟復蘇”的研討會,是由AMRO和亞洲開發銀行(ADB)首次聯合主辦。
瑪特呼吁東盟商家把握電子商務的崛起,尤其是用戶如今已經適應了數字服務方案。根據谷歌與淡馬錫的報告,東盟六國的數字經濟商貿總值預料將從2021年的174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3630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20%。她認為,發展有利的監管框架,本區域將能釋放出數字銀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的增長動力。
大流行也促使專業服務、金融服務和通信服務等現代化服務的出口顯得更重要,菲律賓、新加坡、日本和中國的現代化服務出口都占服務出口的超過一半或約一半,本區域當中,泰國的現代化服務出口偏低,占比約25%。
瑪特表示,區域經濟須不斷地提升和創新,以發展現代化服務出口作為增長支柱。她認為,實現這些增長領域的潛能,有賴更強的區域合作,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促進合作的有利框架。
另一方面,根據研究辦公室的調查,超過四成的中國游客打算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后數個月至一年后旅行。瑪特指出,本區域旅行活動和整體旅游業的復蘇,將取決于重建旅客的信心,這可從促進國內旅游開始。
根據谷歌與淡馬錫的報告,東盟六國的數字經濟商貿總值預料將從2021年的174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3630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