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表示,202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增長77%,估計達到1.65萬億美元,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而今年的流動前景是積極的。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其最新的投資趨勢監測報告中表示,去年外國直接投資流量的增加是由經濟刺激計劃導致的基礎設施融資增加推動的,但復蘇仍然不平衡。
發達經濟體去年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最大,比一年前增加了兩倍,達到7770億美元,而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增長了30%,達到8700億美元。相比之下,2021年,最不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溫和增長19%,達到280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投資流的恢復令人鼓舞,但最不發達國家在對生產能力至關重要的行業和關鍵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部門(如電力、食品或衛生)的新投資停滯不前,是令人擔憂的主要原因,”貿發會議秘書長Rebeca Grynspan說。
隨著跨境并購激增,對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投資接受國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了一倍多,達到3230億美元。流入歐盟的資金增長了8%,達到1650億美元,但仍遠低于歐盟最大經濟體大流行前的水平。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增長8.1%,在服務業強勁投資的推動下,接受投資1790億美元,增長了20%。
UNCTAD表示,流入阿拉伯世界最大經濟體沙特阿拉伯的資金翻了兩番,達到230億美元,部分原因是跨境并購的增加。
東南亞國家聯盟推動了亞洲和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流入量增加了35%。該聯合國機構表示,流入印度的資金減少了26%,主要是因為2020年記錄的大型并購交易沒有重復。
就經濟部門而言,投資者對基礎設施的信心很強,這得益于有利的長期融資條件、復蘇刺激計劃和海外投資方案。
貿發會議說,國際項目融資交易的數量增加了53%,而交易價值增加了91%,在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等大多數高收入地區都有了相當大的增長。
相比之下,投資者對工業和全球價值鏈的信心較弱。綠地投資項目交易持平,交易數量下降1%,價值增長7%。全球價值鏈和電子等密集型產業的新項目數量進一步下降。
在工業部門,綠地投資活動比大流行前的水平低30%。只有信息和通信部門已經完全恢復。
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現已超過大多數行業的大流行前水平。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項目數量增幅最大,因為各國和企業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服務業的跨境并購交易蓬勃發展。信息和通信交易的數量增加了50%以上,達到總數的四分之一。
然而,發展中經濟體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行業的投資流恢復仍然脆弱,這些行業在大流行期間遭受重大損失,幾乎所有行業都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