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日前發布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社會保護概覽》指出,在該地區的65歲以上人群當中,34.5%沒有任何與勞動相關的收入或養老金,這種脆弱性和經濟不安全狀況因為新冠大流行而進一步加劇。
報告顯示,該地區無收入來源的老年人群的比例從2019年的31.9%上升到了2020年的34.6%,在2021年仍達到34.5%。
從地區層面上來看,在65歲以上人群中,46.8%的人僅有養老金,13.6%的人僅有勞動收入,只有5.1%的人兩者皆有。這同時表明,總共只有51.9%的人老有所養。
報告指出,高齡群體創造勞動收入的能力本來就會下降,如果再出現缺乏儲蓄或其他個人收入來源的情況,那么就可能導致老年貧窮現象。
報告因此強調,“在危機讓最脆弱部門首當其沖的情況下,社會保護對于促進社會包容與凝聚力、以及減少貧窮和社會差距都至關重要。”
報告對社會保護體系所做的研究顯示,社會保護能夠起到的作用及其面對的挑戰需要從三個目標維度來衡量,即覆蓋率、充足度和可持續性。
覆蓋率是指能夠有效獲取系統性福利的人口比例,充足度體現的是貨幣或實物福利的數額,而可持續性則在于一個經濟體支付社會保護體系當前和未來費用的相對能力。
國際勞工組織在報告中特別指出,盡管分攤式養老金制度確保了收入的連續性,但福利水平取決于年齡、繳費年限或養老金儲蓄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往往與擁有正規部門的工作年限有關。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分攤式養老金在就業勞動力中的覆蓋率從2019年的47.4%下降到了2021年的47%;其中,2020年出現的下滑相當于整個覆蓋率水平倒退了七年。盡管之后出現了一定的經濟復蘇,但2021年的水平仍未恢復到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情況。
報告同時指出,相比而言,非分攤式的養老金制度可以通過創造有保障的社會保護水平來彌補年老時的經濟安全差距。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共有19種不同的非分攤式養老金方案。
國際勞工組織還分析稱,自新冠大流行暴發以來,隨著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財政空間縮小、通脹和利率上升,養老金體系實現覆蓋率、充足度和財務可持續性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較長期的結構性因素也在發揮作用,包括勞動就業的高度非正規化、工作和生產活動的中斷、人口老齡化、撫養比率的上升以及自然災害數量的增加。
來源: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12/111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