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國際關系委員會亞洲事務委員會主席、阿根廷天主教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生部主任喬治·易·馬勒納10月12日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近年來,中拉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務實合作不斷拓展,中拉關系越發穩固,中拉合作未來可期。
中拉友好源遠流長 中拉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與拉美國家雖相距遙遠,但友好交往源遠流長。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與部分拉美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中拉關系日益密切,中拉合作范圍逐步擴大。80年代中拉之間開展密切的商務合作,90年代推進到教育、文化和科學等領域,并在過去20年里延伸到技術、衛生、軍事和戰略領域。
2014年,“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成立,這一機制為推進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整體合作搭建了平臺。同年,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這些主要糧食和能源出口國與中國簽署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協議。
2016年,《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確立了中拉關系發展的目標,提出了推進中拉整體合作的規劃。與2008年的第一份白皮書相比,該文件豐富了中拉合作的領域,對推動中拉關系發展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
“一帶一路”推進中拉關系再上新臺階
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方提出拉美地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2018年,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也發表聲明,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再次向拉美國家發出誠摯邀請。至此,拉美國家開始紛紛加入,拉開了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序幕。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中也已頗具經濟影響力。截至目前,該地區已有21個國家加入這個倡議。
近年來,中拉在“一帶一路”框架指引下取得明顯合作成效。雙方在農業、礦業和工業生產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有效的互聯互通拉近了中拉關系。同時,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中拉在基礎設施、技術和其他各個領域的合作,中拉合作不斷結出碩果。
中拉攜手共抗疫情 中拉合作互利共贏
中國為引領國際抗疫合作貢獻不菲。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率先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伸出援手,提供藥品、醫療設備和醫療咨詢等幫助,為這些國家抗疫、復蘇經濟提供了重要幫助。
中拉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中國在通信、房地產、食品、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投入更多資金,這有助于改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基礎設施,回應了該地區的經濟訴求。目前,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同時也是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重要的外國投資者、貸款人和基礎設施建設者之一。
在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中,從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進口的農產品和食品對中國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礦產等原材料可以滿足中國的生產需要。
隨著越來越多來自拉美地區的伙伴加入“一帶一路”共建,中拉合作基礎正在逐漸夯實,合作空間也在不斷擴大。我們有理由相信,中拉合作前景光明。
新聞來源: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210/18/WS634e1ae6a310817f312f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