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T新聞9月25日報道,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因空間不足正流失集裝箱業務至其他歐洲港口。雖然計劃于2033年前建成新碼頭,但管理層預計未來數年將面臨挑戰。
今年上半年,該港集裝箱吞吐量市場份額為29.8%,去年同期為30.5%。其仍位居歐洲第二大港口,僅次于鹿特丹港——后者同期市場份額同樣從31.1%降至30.2%。
份額下滑主要使德國港口受益:漢堡港份額從17.5%升至18%,不來梅港從10%升至10.5%,威廉港從1.9%升至2.8%。
“我們早有預料”,安特衛普市負責港務事務的專員約翰·克拉普斯(Johan Klaps)表示,“港口近期業務量激增”。
“這源于多家航運公司合作模式的調整,導致部分航線重新規劃。為緩解壓力,8月期間集裝箱供應量有所減少。但由此導致部分市場份額流失實屬必然。”
港口亟需擴容,左岸地區已規劃新建碼頭。“項目正在推進中”,克拉普斯表示,“我們希望2033年能投入使用,這意味著未來八年仍將面臨挑戰。”
該項目名為ECA(安特衛普額外集裝箱容量計劃),由弗拉芒政府、安特衛普港務局及林克舍爾德河岸公司聯合發起。
“并非運抵安特衛普的集裝箱減少”,克拉普斯解釋道,“而是整個市場在持續擴張。我們目前尚無法消化新增運量。新增碼頭本應早日建成——這是嚴酷的現實。因此我們更關注碼頭建成后有望重奪的市場份額”。
企業家費爾南·胡茨旗下的港口公司Katoennatie提議在解放碼頭增設集裝箱堆場,該區域可額外容納700萬個集裝箱。目前港口總容量為1500萬個。
“任何援助都值得歡迎,但解放碼頭位于船閘后方”,克拉普斯指出,“這對大型集裝箱船構成障礙。通過船閘轉運耗時耗資,因為全程都需要引航員和拖船協助。”
他指出,解放碼頭雖是短期解決方案,卻不適合長期使用。而計劃在左岸建造的新碼頭將無需通過船閘即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