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華南分會(簡稱“貿仲華南分會”)主辦的2025年第十三屆中國仲裁周深圳站活動——粵港澳仲裁規則創新與融合發展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中國貿仲國際仲裁新空間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吸引了線上線下共計超800人次參加。
(研討會現場)
貿仲監督協調處處長兼華南分會秘書長魏子平通過視頻聯線致辭。她在致辭中表示,第十三屆中國仲裁周活動規模、國際化程度和行業覆蓋均創歷史新高,展現了貿仲積極宣傳中國仲裁實踐和法治建設成果的使命擔當,發揮了促進國際交往與合作的巨大作用。貿仲仲裁規則獲評為全球前五最受青睞的仲裁規則,貿仲華南分會與總會保持高度一致,適用同一套規則體系與服務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商事糾紛解決提供了堅實支撐。與此同時,國際仲裁新空間的設立,進一步為貿仲華南分會立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賦能。本次研討會聚焦于仲裁規則創新,通過探索三地仲裁實踐的互通與融合,將為提升大灣區仲裁服務的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優勢注入新動力。貿仲華南分會將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廣維度推動三地仲裁規則的銜接與融合,持續提升大灣區法律服務的國際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
(魏子平秘書長在研討會上致辭)
(經辦人敖宇主持研討會)
在主題分享環節,貿仲仲裁員、貿仲原委員會工作處處長曲竹君以“國際仲裁規則的融合與發展——以貿仲仲裁規則(2024版)適用及最新實踐為視角”為題,從“貿仲仲裁規則修訂概況”“新規則修訂目的及主要考慮”“仲裁程序流程表”和“規則主要修訂、適用與最新實踐”四個方面深度介紹貿仲仲裁規則的特色,強調貿仲仲裁規則著眼提升仲裁效率、便利化,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在仲裁程序的廣泛應用,如規定仲裁文書可優先電子送達、遠程視頻開庭等;同時,貿仲仲裁規則聚焦創新性的仲裁實踐,以更好地保證仲裁程序的公平性、正當性,如明確規定仲裁前置程序不影響申請人提起仲裁申請及貿仲受理仲裁案件、進一步明確管轄權決定作出的主體等。
(曲竹君仲裁員在研討會上作主題分享)
在嘉賓與談環節,貿仲仲裁員、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理事會成員、文理明律師行合伙人文理明、澳門特區大律師、澳門法制研究會會長陳華強、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商法研究所所長韓光明以“三地共話——粵港澳仲裁實踐與融合”為主題,分別進行了發言。北京金誠同達(深圳)律師事務所顧問張曉宇主持該環節。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依次為文理明、陳華強、韓光明和張曉宇)
文理明仲裁員首先發言,她聚焦于香港在普通法域下的仲裁實踐,從仲裁庭不承擔調查職能、仲裁書狀的準備、證人證詞、文件披露程序以及當事人委任專家方面,為現場觀眾深度剖析香港仲裁與內地仲裁的核心差異,以及分享了相應的實務制勝策略。
陳華強大律師從仲裁中的措施類型、仲裁措施的執行等方面介紹了澳門的仲裁法律,并與現場嘉賓、觀眾分享其關于大灣區內法院判決和仲裁裁決無須經境外確認可提請執行、建立大灣區跨境合作調查證據機制方面的積極愿景。
韓光明副教授以仲裁制度中的臨時措施作為脈絡,首先從新修訂的仲裁法、內地與香港仲裁互助保全安排等入手介紹兩地法律關于仲裁程序中臨時措施的規定安排,再通過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香港法院的禁訴令與內地法院的管轄權的實務邏輯。
在交流互動環節,與會觀眾針對嘉賓發言的主題進行了多層次發問,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為期半天的研討會在熱烈討論與交流互鑒中順利落下帷幕,2025年第十三屆仲裁周深圳場活動——粵港澳仲裁規則創新與融合發展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粵港澳地區仲裁交流的盛會,更邁出了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融合發展的新步伐。依托國際仲裁新空間的啟用,貿仲華南分會將繼續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的區際爭議解決需要,為協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仲裁高地持續貢獻貿仲力量。